光分為可見光和非可見光,可見光我們把它分為三種:
1、熱光,由熱效應產生的光。比如白熾燈、火柴、太陽等。
2、冷光,原子發光,電磁能量激發。比如熒光,激光、LED二極管發光。
3、沒見過,叫做同步加速器發光。日常不會有的,略過。
好了,正式回歸話題,
當我們在設計一家餐廳的時候,怎么處理光線?
這個問題很普遍,但并沒有很好的指導方案,所以看完依然一臉懵逼。。。
所以以下內容我會盡量顧及大家的感受。。。
1、光源配比
記住2:5:3了嗎?
2、光層次
其實就是要塑造光影效果,一般的燈具都有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安裝角度、有不同的照射范圍及效果,通過燈具的搭配做到合理的光影分割,形成可視化的光層次。(詳情請google一下:配光曲線),這里有三個參數需要解釋一下。先了解第一個參數:照度(LUX,單位面積的光通量,lm/㎡)
這是什么樣的概念,如下圖(圖片來自互聯網):
而作為一家舒適的餐廳,我的建議是:
第二個參數:色溫
這是購買燈的第二個重要參數,決定你的風(Bi)格。
暖色調偏活潑,冷色調偏清凈。比如下圖(圖片來自互聯網):
第三個參數:眩光
是指直接光源的光直射進眼睛的光,在光環境設計中,眩光的處理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參數,所有的光線都經過漫反射或者散射進去眼睛才會感覺到溫和舒適;比如,下圖(手殘瞎畫的)燈光1屬于直接眩光,燈光3屬于反射眩光,燈光2位置最好。
在設計的時候,通過格擋或者反射避免直接炫目的燈光。其實如果對色彩要求灰常高的盆友,可以參考一下顯色性Ra參數,最高為100,數字越高表示顯色性越好,越接近于物體本身的色彩。比如我,就用不上。
3、光束角
這又得提到復雜的配光曲線了,簡單一點的給你們一些原則性的參考吧。第一、主光源盡量使用寬配角(角度大于40°),Like this,
主光源色溫一般考慮6000K,光通量選擇300lm(讓整個空間的照度在250LUX左右,可以做適當的調整)
第二、輔助性的燈光,在餐廳設計里,輔助燈一般選用吊燈,節省地面位置。選擇中配光(角度小于40°),Like this,
如果是吊燈的話,距離桌面高度<85cm,色溫考慮4000K,可以賦予餐桌美食誘人的色澤,光通量選擇200lm就夠了。這個時候,整個空間變得有層次了。
第三、集中性光束
這一部分一定要慎重,極其容易弄巧成拙,請參考專業設計師建議。
題外話:我最佩服的建筑設計師——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
好了,希望能有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