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 + hν → ecb- + hvb+ + ecb- (1.1)
ecb- + Cr6+ → Cr3+ (1.2)
ecb- + O2 → ·O2- (1.3)
H2O + hvb+ →?OH + H+ (1.4)
·O2 - + H+ → ?OOH (1.5)
2?OOH→ O2 + H2O2 (1.6)
h+ + OH- → ·OH (1.7)
h+ + H2O → ·OH + H+ (1.8)
·OH + pollutant →CO2 + H2O (1.9)
·O2 - + pollutant →CO2 + H2O (1.10)
?OOH + pollutant →CO2 + H2O (1.11)
1、 試驗艙材質為鋼化玻璃,玻璃厚度:8-10mm;
2、 長×寬×高:1250mm×800mm×1000mm;
3、 艙接縫處采用密封膠處理;
4、 采氣口及風扇(功率15W)位于兩側壁中心 ,日光燈(功率30W)位于內頂中心;
實驗基材:四塊500mm×500mm的玻璃平板(厚度4mm);
實驗原理:兩個密封的玻璃倉分別放入四塊硅藻泥板,其中一個玻璃倉為普通硅藻泥板,另一個為添加有甲醛分解劑的硅藻泥板。在第一次向玻璃倉添加定量甲醛之后,每隔24h測試一次數據,每隔48h再次添加一次定量甲醛。
光觸媒和甲醛分解劑對比試驗同理,并且在在此基礎上再做一次空倉實驗數據作對比。
最終實驗結論:
空倉實驗游離甲醛含量降低15%。
添加有甲醛分解劑成分的硅藻泥板實驗艙最終游離甲醛含量降低89%,符合國家標準。
添加有光觸媒成分的硅藻泥板實驗艙最終結果未達標。
題外話:
最近公司也在推出一些硅藻泥衍生產品,在最初的方案還是會添加二氧化鈦來達到光觸媒效果,但是隨著公司例會討論時我們提出了這個實驗結論來質疑,不過由于該產品基本上在戶外使用 所以大家并未當回事。但是在隨后當我們開始了解到更多相關信息的時候,我們遲疑了。
關于納米二氧化鈦對于人體危害的論文
世衛組織癌癥研究致癌物質清單,二氧化鈦名列其中
國外關于二氧化鈦致癌研究的論文
無論怎樣限定用量,哪怕是安全用量,當二氧化鈦添加到產品本身中之后,消費者必然存在會對產品本身產生質疑,所以最后,公司做出決定,公司所有的硅藻泥產品都不會添加并使用光觸媒(納米二氧化硅)
對于一個非化工出身的人而言,我能做到的,僅有如此。我只知道一點,既然是要做產品,那就踏踏實實的去做。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硅藻泥主要成分為蛋白石,富含多種有益礦物質。電子顯微鏡顯示其粒子表面具有無數微小的孔穴,孔隙率達90%以上,比表面積高達65㎡/g。正是這種突出的分子篩結構,決定了其獨特的功能——極強的物理吸附性能和離子交換性能。
硅藻泥的吸附性極強,并能緩慢持續釋放負氧離子,能有效分解甲醛、苯、氡氣等有害致癌物質。硅藻泥具有消除甲醛、凈化空氣、調節濕度、釋放負氧離子、防火阻燃、墻面自潔、殺菌除臭等功效。
不過,現在硅藻泥市場魚目混雜,個人建議還是選擇靠譜的品牌,行業內口碑好的,否則錢花了效果沒達到,還影響健康。
明確的回答,如果用的是好的產品,硅藻泥是可以吸附甲醛的,并且吸附甲醛的功能很強,但是其對甲醛的分解作用并沒有商家宣傳的那么厲害。 甲醛的分解主要是依靠光觸媒現象,二氧化鈦在光線(主要是紫外光線)的照射下,將裝修中的有害物質例如甲醛,TVOC中的有害物質置換出來,達到分解目的。但實際上硅藻泥中的二氧化鈦含量非常的少,并且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有大量的紫外光線對其進行照射,即使是100%含量的硅藻泥,也不可能達到商家宣傳中的那樣今天施工完,第二天就能入住的效果。這樣的產品為了迎合市場大眾對其吸附分解甲醛的要求,商家便會加入納米二氧化鈦,可是納米二氧化鈦的造價相對較高,于是更多的商家采用的是銅和銀,利用這些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重金屬來分解甲醛等有害物質,但是甲醛是分解了,重金屬污染又出現了。 所以,硅藻泥經過某些物質的添加后是可以分解甲醛的,但同時帶來的是其他方面的污染,各位三思后行。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硅藻泥的產地對硅藻泥類產品的品質影響很大。長白山一帶出產的硅藻泥礦石,同樣的體積下重量同日本北海道出產的相比要輕的多,且兩者相比之下,長白上一帶出產的礦石掉粉十分嚴重。其密度不夠,結構十分疏松,含雜質也相對較高,作用自然也是有限,并且需要高溫煅燒提純后進行再加工。高溫煅燒的硅藻泥,其調濕功能基本上已消失,可為了凸顯硅藻泥宣傳中的各種功能,各種化學添加劑就更多了。
硅藻泥可以吸附甲醛的
滬ICP備13002314號-1 滬B2-20170342 組織機構代碼證:66439109—1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網信認證 網信編碼:1664391091 舉報電話:400-660-7700
齊家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05-2025 www.ksfs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