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幾次重大的投資失誤,第一次是90年代末,囤積了大量的顯像管,后面市場有變化,虧了n。后面又和美國做生意,后面好像還打上了官司,幾個億沒了。趙上臺后,感覺長虹最大的失誤就是投了等離子而不是液晶。每年都虧,前不久才徹底斬斷了PDP,幾十個億又沒了。長虹若不是兼著做軍工,房地產,還有冰箱空調之類的(手機就算了),還有政府的扶持,不然可能早就出現大問題了,不過還是挺期待長虹再一次騰飛,長虹現在走的是家電智能化的方向,方向和思慮都很好現在有一款啟客的電視貌似賣的很好。
2017-04-25
07年接觸家電。負責當地最強大的賣場銷售長虹。
說說個人觀點。
1,戰略
首先,戰略失誤。
當年的長虹并不差。商場銷售第一,人民認可,顯像管時代。
很多老板靠長虹發家。
超薄電視轉型。
大概就是當年,長虹收購松下等離子電視生產線。以為這就是未來。作為一個半國有企業。軍工企業的附屬行業。花不完的錢。
這是現在看來,當時最大的投資失敗之筆。據說80億呀,買了一個日本不要的行業。
當時等離子電視優勢是,動態對比很強,無拖尾。
急于投資過早
但,創維,TCL,海信。看準的未來是液晶面板的問世。當時液晶技術很落后。看足球飛跟線一樣。拖尾嚴重。
但是戰略目光正確。相信不要許久能突破技術問題。
08年,液晶面板上市,三星和LG,技術迅速成熟。
出現了,所有品牌液晶對陣長虹等離子的局面,一人說好總抵不過百人說好。在好軍工,也沒有辦法面對趨勢。
09年,創維入股LG國內建小廠,以壓低生產成本
TCL投資光華電子。生產三星液晶面板
2,團隊
當時很想進入長虹公司。但是發現,州辦事處經理,是分公司經理的2舅,我區域的業務是,2舅的表哥。售后老總是,2舅,的表弟。基本都是四川人。當時也不在乎,等長虹公司回復。
但是等待的過程中。收到無數次創維的邀請,以及工作經驗溝通。以及創維給予的高厚待遇。長虹不屑一顧。
最后挽不過創維,等不得時間。進入創維。
當年無數精英和我一樣的情況。
3,營銷。
全部彩電廣告集中液晶面板宣傳的時候,長虹還在一意孤行的推廣看不懂的廣告。
當創維,TCL每次活動推廣,強而又力的介紹自己的獨特優勢,單場活動過百萬的時候。貌似長虹公司才動了一動身子。到商場談談活動。
推廣的隊伍,居然也是區域業務員三親四妾。可像戰斗力。
(僅限我本地情況,不代表全國。)
2010年,當聽到長虹改革分公司自負盈虧的時候。我是難過的。畢竟長虹給了我的職業開端。像父母一樣。
就這種心情。
后來13年換人,14年換人,15年換人。從上到下。
遺留問題很多。
給商場的各種承諾總因為換人打水漂,推翻又重來。推翻又重來
僅此。
2017-04-23
高層缺乏戰略眼光,對電視發展趨勢缺乏科學的分析
在0幾年的時候,電腦用的液晶顯示器已經很普遍了,就電視的面板材料發展趨勢而言已經很明顯了,長虹的高層卻選擇大舉投資等離子面板,而此時的海信選擇投資液晶模組,對液晶電視投出了自己堅定的一票,一個投資等離子面板,而其它大部分國內品牌選擇了跟隨趨勢,從此拉開了長虹與其他品牌的差距,包括長虹在內的廠家都沒有意識到,伴隨平板電視普及的過程中家庭寬帶網絡速度不斷提升會改變整個客廳經濟的模式的根本性變化,所以送給目前最火的樂視超級電視一條康莊大道。
長虹投資等離子傷了元氣,資產負債率節節攀升,按小沈陽那句話:錢花完了,人還在。
因為缺錢,研發,品牌推廣,對樂視模式沖擊進行戰略反擊等一系列布局和打法都造成了制約。
在可預計的未來,長虹國內市場份額會繼續萎縮
2017-04-23
長虹電視的衰落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 市場競爭加劇:隨著全球各大品牌如三星、LG、索尼等進入中國市場,長虹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尤其是在技術和創新方面,難以與這些國際品牌抗衡。
2. 研發投入不足:長虹在創新和技術研發上的投入相對不足,導致產品缺乏競爭力,不能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
3. 營銷策略失誤:長虹未能及時調整和優化其營銷策略,市場推廣力度不夠,導致品牌影響力逐漸減弱。
4. 品質問題:部分用戶反映長虹產品質量不如以前,這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5. 轉型困難:在智能電視時代,長虹未能迅速轉型,在與互聯網企業的競爭中處于劣勢。
總體來說,長虹電視的衰落是多方面因素的綜合結果,品牌需要重新審視自身產品和市場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站穩腳跟。
2024-07-30
limo_1230
熟悉環保綠色裝修材料和相關政策
對于趨勢的把握錯誤 讓其他品牌成長起來了
2017-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