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題主自問自答是啥子個意思。
但是看到回答基本不對,還是回答下。
原因:
1、國內的獨立設計師品牌有很大的局限性。局限性很多,大概說一下。國內家具這一塊的獨立設計師群體的形成時間并不長,更不具備規模,經驗也不多,技術積累也不夠豐厚。那么到產品上形成的影響就回非常大。比如在材料的選擇上,大部分都選擇實木,這有很多綜合的原因:定位、群體選擇、利潤、工藝。實木其實是最普遍又簡單的材料,加工和設計都很成熟。材料上幾乎不需要研發。而其他材料研發成本會很高,比如說塑膠,這會要開模具的,在沒有量的支撐下會非常貴,均攤成本下不去。還有實木層疊板、型材、鑄造件,以及配套的五金件定制等等。都是同樣的道理。簡單說,國內的獨立設計師還處于原始階段、萌芽階段。很多院校的家具設計專業也長成立幾年而已。比工業設計的時間都短。
2、因為在材料的選擇上有限,而材料本身是又局限性的。實木做衣柜,最大的問題在結構。(不是題主認為的價格、成本、資金。)
3、結構最大的問題來源于安裝。因為獨立設計師品牌影響力有限,利潤空間也有限,無法完成大部分大品牌送貨上門并且安裝的這一部分,比如說宜家;還有線下某某龍那樣的聯營(專門的送貨和安裝)。獨立設計師品牌大多都是快遞送貨上門,客戶自己組裝。
4、為什么不能客戶自己組裝?還是因為材料,實木密度和重量擺在那里。衣柜說白了是個封閉的盒子,六面體,通常有2米x2米x0.6米的體積,至少有5個面是整塊整塊的木板拼接的面板。非常重,體量也非常大。這么大組件,自重就那么大份量了,組裝的結構設計還必須簡單又要非常穩定,用戶自己還可以輕松diy,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想看,買過床的就知道,床的組件比衣柜要輕非常非常多了,組裝起來依然不是非常輕松的事。
這里不細說6面體配合精度的問題,要知道,這個體量的物件,如果一個部件誤差5毫米話,另一端可能就縫隙有1厘米了,加之6面體的各個面之間的配合,還有材料本身的形變影響這些。簡單舉例:室內設計師,或者自己裝修過房子,自己鋪過木地板的,就知道即使再方正的地面,木地板鋪到最后一塊板子你會發現總會要切割,因為剩余的面積不可能會是標準的矩形,誤差,無處不再,不可避免。再優秀的設計師也沒辦法避免誤差,只能調和誤差的影響。
5、好,肯定會有人奇怪為什么不用全榫卯的。當然可以,但問題就會回到3,獨立設計師通常會采用第三方物流,而不是專門復雜送家具和安裝家具的團隊,設計師和客戶對第三方物流的控制和尋責效果非常有限,那么大體量和重量的物件運輸過程中摔壞和磕碰的幾率高很多,而這樣體量和重量的物品一旦損壞,進行售后維護的效率和成本非常高,用戶體驗也不會好。所以,獨立設計師一般不會用全榫卯的整體設計去做衣柜。
所以,我說的是:衣柜設計很難,但并不是不生產,而是還在研發,需要更長的研發周期。我相信慢慢的各個品牌都會上線衣柜的。
宜家的。。。嗯,其實很多都不穩的,搖一搖你就知道了,而且他們的材料要輕很多,配套的五金鏈接件都是定制,重新設計的,國內設計師大部分還沒到這個程度。不說設計,單在扎實程度上如果拿宜家和你舉例的這些獨立品牌比,他們會和你急的。
補充:一位同學的評論提醒了我忽視的一部分內容。現在確實有很多家庭會在硬裝時就現場做衣帽間,但這也是一個部分,還不至于影響到整個家具市場不去設計衣柜。因為對于一個家具品牌來說必須保證產品品類的完備,否則100個客戶里只要有10個有這樣需求的,你沒有這個品類的話,品牌形象會受很大影響。所以去看線下的家具市場,大部分家具品牌都會有衣柜。
另外,實際上小戶型的比如100平米以內,2室或3室的房子由于面積有限,很多連主臥都不帶衛生間,在戶型設計時更不會單獨區分衣帽間,因為會顯得房間更小。而硬裝做衣帽櫥柜一般都是靠墻做一整個面,按照現在的木工和油漆師傅的工錢絕不會比實木衣柜便宜,而且用的是復合板。所以問題就來了:很多業主會考慮到小戶型作為過渡房,輕硬裝,買現成的衣柜,將來換房子還可以搬走。
這里給一個數據,雖然我并非很信任這組數據,但客觀上反應了一些情況。
2014年9月的上海家具展調查。
-
(完)
ps,做個廣告。
內容以當代家居生活研究和家具設計文章為主,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