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的概念已經提出來10年了,提出的解決方案不計其數,但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個物美價廉、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價格從數千到數萬,甚至幾十萬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在實際應用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近年來,"物聯網"概念的提出,使得傳統的以裝修布線為主的傳統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逐漸讓位于基于物聯網的無線解決方案。
但是,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在實踐中也遇到了標準、通信協議不統一,系統安全等諸多問題。首先面對的是目前多數家電仍在使用幾十年前就在使用的紅外遙控技術。要想對這些紅外遙控家電進行遠程控制,就必須將紅外信號轉換成無線信號,然后再通過智能家居控制系統的主機對無線信號進行處理,并通過主機發出相應的無線指令,對家電進行遙控。
其次,是每個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采用的系統不同、通信協議不同,使得智能家居的各個組件在不同系統、不同通信協議之間也不能通用。基本上,你一開始選擇了誰家的解決方案,以后就必須買誰家的組件產品,想換門就得把原來的投資全部扔掉,否則就無法兼容。
再次,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價格仍然高企,動輒主機+幾個組件的價格就上萬,一個跟普通無線路由差不多的無線網關就敢要價五、六千以上。價格稍稍低廉一些的,售后服務、系統的穩定性、適用性又太差,并且對用戶的學習能力、動手能力要求也很高。
Broadlink產品雖然還屬于物聯網的入門級產品,但不到200元的價格上卻將一大票智能家居產品推向了深淵,這也許正是小米、京東注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原因所在。而Broadlink與小米路由的結合,以及緊隨其后遵守相同通信協議的智能家居產品的推出,將會把原有的智能家居系統進一步推入死亡的邊緣。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目前的智能家居主要存在3個問題:
1、白電廠商不加入,沒戲。
2、通信協議不統一,沒戲。
3、價格降不下來,也沒戲。
基于以上原因,我認為,你現在就替智能家居做準備有點過于超前了。原因有2:
1、未來的家庭“物聯網”基于無線解決方案,和你的水電網路工程沒有多大關系。
2、目前的“物聯網”設備的通信協議都不統一,誰也不能未卜先知,知道哪個協議是未來的標準。而且智能家居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你現在無論買啥、做啥準備,將來都是背時貨。最好的策略就是“以不變應萬變”。
如果你確實對智能家居感興趣,并且愿意嘗試、愿意折騰,那么不妨從終端開始,把你目前所有的能連入互聯網的設備都連入互聯網,然后再談控制的問題。
終端指的是可穿戴式設備、手機、平板、電視這些東西。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1個或2個終端,然后試著用這個終端控制家里的一切。
智能家居的核心是控制和傳感器。控制的核心是終端。目前市場上還沒有一個強大的、集軟硬件為一體的終端可以實現這個控制目標。
所以,你可以期待蘋果電視、iWatch、iOS呈現給你一個相對完美的解決方案。其他的方案就不用看了,太折騰!不成熟的產品,連看都不用看!
其實,真正的技術革新還是孕育在終端上。當可穿戴式設備流行時,一切有關身份識別、智能控制的問題將不是障礙,可穿戴設備會自動與周圍的電子設備交換信息,測量人的體感溫度、健康狀況,然后發送給相關設備,什么傳感器、感應器、智能家居控制主機之類的玩意兒都會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所有的家電設備會根據終端設備的要求進行自我調整,比如它們起碼能跟終端設備通信,獲取終端設備的指令,美的、海爾、格力之流只能乖乖跟著人家的指揮棒來轉,以獲得人家的授權為榮,以兼容人家的設備沾沾自喜。
圍繞著終端設備,會開發出一大堆的應用,這才是未來智能家居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