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的米飯,當然是好米加正確的烹飪方法造就的。日本電飯鍋主要是用很簡單的操作就能實現比較好的烹飪效果,通常都有5級米的軟硬調節,從十幾分鐘到3個小時的不同蒸法,針對不同米的調節方法。特別是由于密封好,所以水分流失少,煮飯過程沒什么蒸汽,鍋很好刷,同時剩飯放在鍋里到晚上仍然口感不錯。缺點是中途不能開蓋,大部分不能煲粥,所以不太符合廣東人的飲食習慣。
去關西旅游綜合的感受是,日本米確實好,在日本吃到的最好吃的是當地小土鍋悶的帶鍋巴的米。
就是圖片上左上角的那個。
而他們市場上米的分級分類也非常細致。最后,我買了象印的極之羽釜那個型號,同行的朋友買了南部鐵器的型號。
在電飯鍋IH加熱和7段壓力的作用下,國內3塊多的米口感已經不錯了。(基本上幾個價位的米都試過,除了3塊以下的米實在是品質不行,其他的米都是效果不錯的,當然便宜米效果更明顯。)
至于值不值就要看個人了,畢竟每個人對感官享受的追求是不同的。
PS:現在加熱壓力部分各家差別不大,主要附加值在鍋體材料上。這個呢,又不可能有量化的測試結果,只能感慨廠家的營銷手段高明。不過,南部鐵器那個鍋體,敲起來有磬一樣的聲音。。。
這個問題很早就想驗證了,因為男票堅持要從日本買一個2k+的電飯煲。計劃分2次實驗來回答。
以下是對比用的電飯煲:
以及,買空調的贈品:
(兩個電飯煲的內膽重量相差好多,下面那個輕飄飄的。)
兩個電飯煲都用同樣分量的米和水來煮。第一次實驗用的米是這個:我們喜歡吃這個,價格也不算太貴。
兩個電飯煲煮出來的飯對比圖如下:
圖片是用手機拍攝,從圖片上看到區別不是很大。實際看起來還是有一點區別:
1.在同等分量的米和水的情況下,艾美特煮出來有一點焦,從圖片可以看出一些。而使用了將近一年,象印從未煮焦過,可能由于艾美特的內膽受熱不均的原因。實際觀看可以發現,日本電飯煲的米飯顆粒較為飽滿,并不是單純的比較濕潤。
2.打開電飯煲的時候,米飯的氣味有明顯不同。象印煮出來的有大米的香味,而艾美特散發出一陣奇怪的水蒸汽的味道(有點詞窮)后,才能聞到一些米飯的香味。(使用的水經過飛利浦凈水器過濾的)
3.口感方面:其實象印我天天吃,沒有覺得特別好吃。但是不比不知道,象印的米飯口感有嚼勁,較為軟糯Q彈,艾美特的米飯較為生硬,飯粒有種沒有煮透的感覺,有一點點夾生。于是我默默將艾美特的飯倒回電飯煲,明天做炒飯……
各種原因,現在才做第2次飯,用的是市場買的最便宜的米:
可以看出來,象印煮出來的飯比較粒粒分明,飯粒比較飽滿,口感比艾美特的要好一些。
但是,由于米實在比較差,所以都不好吃……
個人覺得:關鍵還是要米好……好的電飯煲可以讓好米更好吃,差的米怎么煮都不好吃……
其實科學的做法應該還要加一個國內品質較好的電飯煲進行對比……
附上豆瓣上別人寫的心得:
值得一碗好米飯——印象電飯煲NP-HBC10開箱以及使用心得
無論你有沒有動過買日本電飯煲的念頭,看著大批從日本一次性買回好幾個電飯煲的中國游客,你也一定會有過好奇。
直男癌男朋友或許會告訴你,日本電飯煲就是玄學而已。
那么……就直接分手吧。
沒錯,日產電飯煲總是國人們搶購的目標之一。在成田機場,電子設備區域一定會有電飯煲,你也一定能遇見幾個買好電飯煲想帶回去的同胞們。日本電飯煲或許真有其魅力所在,但亂買一氣也是不行的,今天我們要為你帶來的,就是一篇能堵上你男朋友嘴的日本電飯煲選購指南。
很多電器產品都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但這個道理在電飯煲上偏偏不太適用。同樣 5.5 合(約 900 毫升,1 合約等于 175 毫升)的電飯煲,價錢便宜的可能才 300 多人民幣,貴的可能上至 6500 元。
太便宜的產品總是不太招待見,但電視、空調、空氣凈化機什么的標價都不會相差的這么離譜。價錢能相差 20 倍的家電還真就只有電飯煲了。
按照常理判斷,6000 元的電飯煲燒出來肯定比 300 人民幣的好吃吧?
答案是否定的。
其他家電產品可能價錢越貴質量就肯定越好,但電飯煲不是這么回事兒。
從做飯效果上看,有些人可能根本吃不出燒出來米飯的區別,甚至可能還會有人覺得貴的還不如便宜的燒出來好吃。便宜的電飯煲不一定差到哪兒去,貴的也許只是精益求精。但若要從技術含量談,那電飯煲的價錢可真是一點都不忽悠。在買買買之前,日本的電飯煲有哪些種類和特征你真的知道嗎?以下寶寶就根據價錢給大家進行科普!
1. 電飯煲的加熱方式請根據預算自行跳轉查看以下內容:
(1)200—500 人民幣:轉 A
(2)500 人民幣以上:轉 B
(3)1000 人民幣以上:轉 C
(4)2600 人民幣以上且對米飯有著忠貞不渝的信念:看完 B 和 C 后轉向第二部分「豪華版電飯煲」
A.傳統底盤加熱式底盤加熱型日文中叫マイコン(讀作 mai kon),即用電加熱電飯煲內膽底部。在所有的電飯煲種類中,底盤加熱式電飯煲構造最簡單、保養最省心,故障少耗電低價格還便宜,因此也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電飯煲種類。
(如果我是靈魂畫手你們還會愛我嗎/感覺自己畫功棒棒噠)↑↑↑底盤加熱式電飯煲結構示意圖。把這一系列展示你清晰的科學思維與感性的藝術素養的圖丟給你的男友,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畫的,讓他以后不敢再以科普名義阻止你剁手↑↑↑↑↑↑↑
底盤加熱式電飯煲出現之前,電飯煲的煮飯機制非常原始:在內膽達到一定溫度以后,自行關閉電子加熱器。但用這種方法煮飯很難把握好溫度,飯煮的不均勻也在所難免。底盤加熱型電飯煲成功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從第一臺松下出產至今已有 30 年有余。
底盤加熱型電飯煲主要勝在便宜。如果是 3 合(540 毫升)以下,那么底盤加熱式絕對是你的不二之選,口感以 2 合為最佳。但若是想買 5 合以上的,那么建議還是轉向 IH 式電飯煲,因為傳統的底盤加熱式電飯煲飯量一大就極易出現米飯受熱不均勻的情況。
雖說原本底盤加熱型電飯煲非常省電(比其他任何形式都要省電),但由于最近 IH 電飯煲有減價傾向,底盤加熱型電飯煲為了提高競爭力、解決受熱不均勻問題,也開始提高產品火力。雖說火力增大后煮出來的米飯確實比原來的要好吃,但耗電量也高出不少,有些甚至還比 IH 高。因此,如果你想為了省電而選擇底盤加熱式電飯煲的話,建議回家三思在做決定——說不定還不如 IH 實惠呢。
近些年來由于 IH 電飯煲逐漸成為主流,市場上底盤加熱式電飯煲逐漸減少,目前主要客戶群就是獨居人士和預算較少的人。
B.IH 式IH 為 Induction Heating(感應加熱)的縮寫。這種電飯煲就是在電飯煲底部安裝 IH 圈,用 IH 圈發出的電磁波來給整個內膽加熱,加熱和溫度控制的機制則和底盤加熱式電飯煲一樣。其實 IH 電飯煲的原理和電磁爐一模一樣,只不過是把炒菜用的平底鍋換成了電飯煲內膽。
↑↑↑IH 式電飯煲結構示意圖。把這一系列展示你清晰的科學思維與感性的藝術素養的圖丟給你的男友,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畫的,讓他以后不敢再以科普名義阻止你剁手↑↑↑↑
IH 電飯煲特點就是火力大,傳熱效率比底盤加熱式要好;底盤加熱式頂多只能煮 3 合,但若是 IH 式,5 合也沒問題。稍微高級一些的機型會除了電飯煲底部之外,在電飯煲內壁也裝上 IH 電磁圈,好從側邊加熱。因此 IH 電飯煲煮出來的米飯比起底盤加熱型要均勻。
而且由于 IH 電飯煲可以進行非常細膩的溫度調節,保溫能力絕對是杠杠的。除此之外,和壓力 IH 式一樣,IH 電飯煲是不挑食材的。無論你是想煮五谷雜糧還是混了糙米的白米,IH 電飯煲都沒問題,絕對不會發生一種煮熟了另一種卻煮化了等情況。
不過因為 IH 式和底盤加熱式一樣,水沸騰的時候蒸汽會從蒸汽口向外逃出,因此電飯鍋內部的壓力始終和大氣壓一樣。這也就是壓力 IH 比 IH 要高級的地方。至于壓力 IH 電飯鍋哪里高級,下文會詳細解釋。
IH 式的電飯煲煮出來的米飯相對飯粒硬、嚼勁大。所以如果要是你喜歡口感相對偏硬的米飯的話,IH 式可能會比較適合你,畢竟 IH 式雖說比壓力 IH 要差了一個檔次,但兩者相差的也只是口感而已。
需注意的是,IH 式用電會比傳統式底盤加熱型要高不少,3 合米量煮一次飯大概需要 650 至 750 瓦。不過最近 IH 電飯煲也在逐漸進化,改良后的新型機種耗電反倒比舊版的要少。尤其如果你用 IH 電飯煲煮 5 合飯的話,那和底盤加熱式煮同樣的飯量所耗的電量差不多。這主要是因為底盤加熱式的電飯煲花樣太多用電量變大,不過總之如果你家人多(3 人以上)、飯量大的話,底盤加熱式真心不實惠。
IH 電飯煲還有一個無可避免的缺點:受熱不均勻。沒錯,IH 式的確比底盤加熱式要先進,但受熱不均勻這個問題依舊無法解決。想一想 IH 式的工作原理:在電飯煲內壁安裝電磁圈;有電磁圈的地方火力當然大,但電磁圈之間的中間一代受熱就沒這么多了。廠家在電飯煲里安裝電磁圈通常為 2 個,最多的會達到 6 個;但即便是 6 個,實際用的也只不過是最底部的 2 個,頂多在進入蒸米飯階段的時候 6 個電磁圈一起散發微熱,不然的話耗電量絕對能讓你哭出聲。
雖然 IH 的熱效率已經做得很好了,但就憑家用電器能用的這點兒電量,還是不能達到真正的「大火力」。雖說加熱時間長了總熱量自然高,但想要把米飯煮的香、煮的好吃,最關鍵的秘訣還是在于在短時間內加大火力,讓米飯劇烈沸騰、攪拌,如此才能煮出一鍋受熱均勻的好米飯。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認為普通電飯鍋煮出來的米飯,再好吃都及不上燃氣電飯鍋的米飯。
不過總體來說,IH 式電飯煲還是相當靠譜的。在壓力 IH 電飯煲推出之前,IH 式曾經是電飯煲界的「東方不敗」,人稱「終極電飯煲」,各家公司為了能在市場上脫穎而出也都在技術開發方面嘔心瀝血。因此這個市場相對而言技術成熟而有保障,安心買回家基本不會有什么問題。
總而言之,如果底盤加熱式電飯煲無法滿足你,那么好點的選擇就是 IH 電飯煲。
C. 壓力 IH 電飯煲壓力 IH 式電飯煲的鼻祖是三洋電器。當年三洋在電飯煲市場晚了一步,開發出來的電飯煲始終沒有受到青睞。三洋的電飯煲部門在低迷了好幾年以后,孤注一擲,歷盡千辛,終于開發出了日后大賣的壓力 IH 電飯煲。(最后三洋還是掛了不過這是后話。)
壓力 IH 電飯煲的加熱方式和 IH 電飯煲一樣,但其特點就在于這種電飯煲會保留蒸汽,持續加壓。工作原理和高壓鍋差不多,不過壓力 IH 式最高只會加壓到大氣壓的 1.4 倍,所以沒有高壓鍋那么粗暴。
↑↑↑壓力 IH 式電飯煲結構示意圖。把這一系列展示你清晰的科學思維與感性的藝術素養的圖丟給你的男友,告訴他這是你自己畫的,讓他以后不敢再以科普名義阻止你剁手↑↑↑↑
壓力增大了,沸點自然也會增高。如此就能高溫烹飪并縮短煮飯時間,促進米飯「糊化」,煮出來的米粒更粘、更軟糯、更甜。而且如果你家住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的話,那么壓力 IH 電飯煲真的很值得一試。
大米的糊化指的就是大米中最主要的淀粉成分,通過加水加熱,由晶體構造膨脹變化為糊狀。如此糊化了的大米會成為軟軟糯糯的米飯,更容易被消化。
由于我們唾液中的酵素會把淀粉分解為葡萄糖,所以壓力 IH 鍋煮出來的米飯自然就更為香甜。所以壓力 IH 電飯煲有個大招,就是讓便宜的米飯變得好吃。原本廉價的白米口感松散而不好吃,但如果用壓力 IH 電飯煲、稍微多加水,便宜的米飯也會變得柔軟。所以如果不怕被你家人打的話,你可以買個貴的電飯煲,然后買便宜的米(噓)。不過當然壓力 IH 式也不是魔法,你也不能期待你的廉價米因為一個電飯煲進化成了終極奢華大米。畢竟如果你對米飯有執念而且嘴略叼的話,最關鍵的還是要買好大米啊?!菊Z重心長】
不過壓力 IH 電飯煲買回家以后真的很麻煩。首先,煮飯時一定要注意水量,水量不同煮出來口感可能會大相庭徑,比如手一抖水加多了米飯可能就會糊化過度變成粥狀。其次,壓力 IH 電飯鍋對于食材十分挑剔。因為鍋內會加壓,所以如果你把其他谷物和白米一起煮的化,白米往往會化掉。再者,因為工作機制復雜,護理起來也很麻煩。鍋蓋內置線圈、密封墊圈等東西,所以清洗時必須要一一拆下來清理;壓力閥如果不經常保養的話,可能會壓力過大造成故障;最最最肯定的是,密封墊圈的壽命肯定會大大縮短。壓力 IH 電飯鍋的密封墊圈壽命通常只有兩年左右,一旦密封墊圈惡化,壓力 IH 就會墮落凡間成為普通的 IH 電飯鍋,這樣口感肯定會下降不少。不過也有不少家里就這么繼續用也從沒發現哪里不對,所以說……人的味覺其實有時候沒那么靈敏……
所以,如果你是個細心的人(或者你家里有個細心的人),水量控制精準、打理電飯煲不嫌煩,同時又對好吃的米飯有執念,或者說住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的話,壓力 IH 電飯煲太適合你了。
2. 奢華版電飯煲A. 高級內膽要是你轉到這一段,那說明:
因為從這一步開始出現的電飯煲其實就是之前介紹的三種電飯煲的升級版。高級電飯煲的加熱方式無外乎就是 IH 和壓力 IH 兩種,決定它們價格的關鍵在于其內膽;有時候電飯煲的價錢里其實有一半都付給了內膽。不過花這么大價錢到底值不值這就因人而異了,畢竟價錢這么高,與其說科技不如說是邪教大坑。
電飯煲的內膽又是一門大學問。碳素、土鍋、南部鐵,還有聽起來非常高級的「鍛造鐵釜」。這種級別的電飯煲的內膽往往都非常高級、性質也極端,有些甚至會打破把 IH 或壓力 IH 電飯煲本身的平衡或方向性。有些內膽過分「高級」的電飯煲甚至會重達 8 公斤。然而廠家始終堅持如此高級的內膽煮出來的米飯當然比普通的電飯煲要好吃。所以高級電飯煲最牛逼的地方在于:
讓客戶堅信「既然內膽這么貴,煮出來的米飯肯定好吃!」。
高級電飯煲一例:東芝 Toshiba 本羽釜 RC-10ZWH,價格折合人民幣約為 8000 元。就如我們前文所說,電飯煲的致命傷在于火力不足。想要用火力不足的電飯煲燒出夢幻中的米飯,這難度差不多等同于用只能開小火的煤氣灶炒出中華小當家的終極炒飯。
所以說如果你看到商家在大力推銷高級內膽的話,建議先吃口土冷靜一下,因為就算真的像他們所說的那么神奇,你也不一定能吃得出來——當然土豪請隨意。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在所有電飯煲里性價比最低的就是奢華內膽了。
B. 可變壓力技術:三洋獨家可變壓力技術指的是讓電飯煲內部從加壓狀態瞬間減壓,讓米飯隨著水的劇烈沸騰大力攪拌,以此來解決受熱不均的問題。
舉個栗子:加壓狀態下水的沸點肯定超過 100 度。假設是 1.2 倍氣壓,那么沸點就會高達 105 度。如果我讓電飯煲內部的壓力瞬間從 1.2 倍大氣壓下降到正常大氣壓,那么電飯鍋內的水會比 100 度時更加劇烈沸騰,大米也會愈發劇烈地攪拌,如此一來受熱不均的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不過這種電飯煲就一點不好:因為要讓壓力急劇下降,所以安裝了兩個壓力閥,因此壓力閥發出的噪音也會變成兩倍??傊?,非,常,吵。
剁手之前記得先預想一下你通常煮飯的時間喲。萬一你喜歡預定好煮飯時間自己去睡覺讓電飯鍋到點自動開始煮飯,說不定你當晚就得失眠了。
C. 可變壓力技術:象印獨家其實用可變壓力技術的有兩家,除了三洋還有象印。象印的技術雖然不會像三洋那樣讓米飯自行攪拌,但它可以通過你設定的菜單,改變最大壓力。
由于壓力要根據情況切換,象印采用的壓力閥是電動的,通過感應器強行調節壓力閥。
喜歡可變壓力技術的同學們記得要看清楚是哪一家喲~
D. 其他加分技能在這些「基礎」技能之外,最近電飯煲還加入了很多先進科技,比如中國就有小米的智能聯網電飯煲。這方面就留給大家自行探索和考慮吧。
額外小知識:
1. 關于受熱不均勻問題
前面說了那么多,或許有些讀者會以為「只有電飯煲才會出現受熱不均勻的情況」。但事實就是就算我用最原始的方法,自己生柴火拿個大鐵鍋煮,受熱不均勻的問題依然存在。加大火力可以讓水劇烈沸騰、攪拌米粒減輕這個問題,但并不意味著這個問題會完全不存在。
我家里有個習慣,就是米飯出鍋以后在盛出來之前先大致攪拌一下。其實這就是為了保證入口時米飯不會出現明顯的口感不均勻的情況,讓好吃的米飯和不那么好吃的米飯盡可能地混合在一起。
2. 關于糊化
長時間以來,為了防止米飯產生的粘液溢出,各大廠家在控制火力方面花了不少心思。但在知道糊化會讓米飯更好吃以后,最近大家都在往電飯煲上裝密封墊圈,試圖最大限度地利用大米的糊化性質煮出更好吃的米飯。
雖然各個商家起的名字不同,但工作機制基本就是把沸騰時產生的粘液先儲藏在另一個容器里,在電飯煲進入蒸米飯的階段時再把粘液以液體形態或是混在蒸汽中重新還到米飯里。這個原理各個廠家都一樣。
不過經過最新實驗研究發現,這么費盡心思讓米飯糊化也只能讓米飯的甜度上升一點點。簡單地說,我們大多數人是吃不出來的。
不過像電飯煲這樣花這么大力氣改良只為精益求精的大坑,商家說的話你就信一半好了。
總體來說,日本的電飯煲是非常好用的。日本商家在電飯煲的技術開發研究方面花了二三十年的時間,精益求精,電飯煲市場競爭也相當激烈,因此其技術和產品相對穩定、優質且價格親民。
技術開發人員們十年如一日,只為了讓米飯更好吃一些。日本的電飯煲當然不是神話,但是確實能從中看出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筆家里用的電飯煲就是象印的再普通不過的 IH 電飯煲,價格大約 600 人民幣左右。煮出來的米飯確實好吃,香香甜甜,米粒粘性好,口感也是我喜歡的偏硬型。最厲害的技能是儲存:燒好的米飯當天如果沒吃完,只需切斷電源蓋上蓋子,放個兩天再吃依然新鮮可口。這一段絕非安利??!只是給大家做個參考。
創見不久前曾出過小米電飯煲的測評文,可見中國的電飯煲市場也逐漸在壯大起來。
該選怎樣的電飯煲,電飯煲基本都有什么種類,希望這篇文章確實幫到了你。不過也有人說一碗好米飯七分靠米,三分靠電飯煲。高級電飯煲煮出來的米飯再好吃,或許主要還是因為用的大米好;但大米再好,若是電飯煲不好,想來也只是糟蹋。至于日本電飯煲究竟是不是玄學,這就由大家自己來決定吧。
反正我覺得不是。
拿 3000元的電飯煲比國產300元的,還能找出優越感? 真是可笑。
就如同開特斯拉的人說開吉利的,你這車不行,只透出一股子low味,
國內上千的電飯煲,不會比日本的差。
想起曾經看過的雄文一篇。以饗讀者
。 玩音響的最高境界原來也這么認為,突然一天水放少了,發現國產電壓力鍋和散裝大米戰斗力原來可以這么高!那日本鍋讓我放起來了。。。
滬ICP備13002314號-1 滬B2-20170342 組織機構代碼證:66439109—1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網信認證 網信編碼:1664391091 舉報電話:400-660-7700
齊家網 版權所有Copyright ? 2005-2025 www.ksfs86.com All rights reserved